学校资讯
沐浴书香·悦读成长

发布时间:2024-04-23浏览量:93


沐浴书香

悦读成长

— 顺泽职业学校—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图片图片

读书,是最好的富养方式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心得


图片




前言

      你为什么要读书?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我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看到一个回答很绝妙: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侯,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液,读书对人的改变亦是如此。

你读过的书,经历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修养。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能记住,但会存在心里、它能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闹有分寸。你的言谈举止都是你读书沉淀下来的,不知不觉就会改变你的整个人生。

      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任何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人生中,读书和赚钱是最好的修行,前者让人不惑,后者让人有尊严。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读书,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是人生最好的成长方式。

《额尔古纳河右岸》——原文摘抄

1、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2、他们逃走了。你们不要去找,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他对我说,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是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3、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4、你爱什么,最后就丢什么,你不爱的,反而能长远的跟着你。最不想丢的东西,却最容易撒手离去。

5、我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6、谁把你废的?瓦罗加低着头说,是光阴。

7、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的。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虽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

8、一个营地里,如果少了小孩子,就像树木缺了雨水,看上去总是不那么精神的。

9、一种新生活,只有体验了,才能说好或是不好。人们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是各有各的走法。

10、真正长生不老的是天上的东西,水中的投影不管有多美,他都是短命的。没人看见她们是怎么消失的,就像没人知道她们是怎么来的一样。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心得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不管是第几次读到这句话,我的心灵都会被它触动。

《额尔古纳河右岸》带我去到了向往已久的兴安岭深处,认识了一支居住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崇敬自然。自然给予了他们丰富的馈赠,但同时他们也尝尽了人间艰辛,人口逐年减少。他们经历严寒、猛兽、瘟疫,甚至后来还遭受日寇的铁蹄。我从他们身上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痛楚,但也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大爱,他们对于命运殊死抗争,对于生死却处之坦然。

风,在自然界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它们可以把植物的种子带到各处,让它们繁衍生息。要问这个民族的起源,或许也是在风中一一“冬日的风中往往夹杂着野兽的叫声,而夏日的风中常有猫头鹰的叫声和蛙鸣。希楞柱里也有风声,风声中夹杂着父亲的喘息和母亲的呢喃,这种特别的风声是母亲达玛拉和父亲林克制造的。就在这样的风声中,母亲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不久,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当我看到这一段时,我惊异于作者的巧妙构思,也更加感受到鄂温克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小说中有很多次从风声中而来的“生”,但伴随着它的,还有不计其数的死”。在这个部落里,前后一共有两位萨满,第一位是尼都萨满,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对于达玛拉的爱也是无疾而终,我一直以为,这是当萨满的牺牲,可直到第二任萨满一一妮浩的上任,我才发现,作为萨满的牺牲远不止于此。妮浩和鲁尼前后一共有六个孩子,但是幸存下来的却只有两个,甚至还有一个孩子,他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任何一点儿光亮就沉入了黑暗。每当我读到他们的孩子离世,我的心也跟着被揪了一下,我不敢想象作为母亲的妮浩会有多么悲痛。作为萨满,即使她知道拯救别人的前提是失去自己的孩子,她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妮浩最后一次跳神,是为了熄灭山火而求雨,她在雨中唱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支神歌,可还没等结束,就永远地倒在了雨水里。山火熄灭了,妮浩却走了,她用自己的生命为部族人们做了最后一件事。妮浩走完了她悲壮的一生,从一个明眸皓齿的爱笑小姑娘,到承载民族命运的萨满,她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生的可能“萨满是一座桥,是一条普度众生的船”。这是一代又一代萨满命运的缩写。

       这一些由“风声中”而来的人们,他们最终也把自己交还给了“风中”。鄂温克人生活在山林中,意外和疾病总是不期而至,但是他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生存,在他们眼里,“生命就是这样,有出生就有死亡,有忧愁就有喜悦,有葬礼也要有婚礼,不该有那么多的忌讳。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虽然物质生命会消亡,但是万物之灵魂会永存于世,只不过是转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因此,虽然情感上是悲痛的,但是对待死亡的方式很平静,没有大兴土木的殡葬仪式,小孩子的遗体一般放在白布口袋里,丢到向阳的山坡上;大人的遗体则会挑选四棵大树,在大树中间搭个架子,让风将他们带走。他们这种信仰抚平了他们对于生命消逝的伤痛,也让他们有了与离开的亲人以另一种形式相逢的希冀,因此格外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轻视任何一种生灵。

       关于生死,很多人看不透,包括我自己。但是大多数人,如此在意生死,却只在意自己的生死,多一点,或许在意人类的生死,可是,看似对待生死如此平静的鄂温克人,他们在意的却是整个大自然中的万物,这或许应该要引起一点思考,或是警醒。

       自风中来,亦乘风归去,鄂温克人来过,在兴安岭的深处留下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印记,但他们好像也未曾来过,因为在他们生活的那些年里,与他们相处的一切:数不尽的猎物、美丽而轻灵的驯鹿、鲜美的山菌和野菜、取不尽的木材、看不完的晨曦、晚霞和星光,还有高山和流水,与他们初见时别无二致。他们真正看透了生死,因此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珍惜万物。

       读这本书时,就很想有一天,能亲身领略兴安岭的美,去森林深处探寻鄂温克人的足迹,住一住他们的希楞柱。合上书时,突然领悟到了鄂温克人对生命名的敬畏,领悟到了作家迟子建先生想要透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多样性以及传承的重要性。

后记

       读书,让你在山路十八弯中,少走许多弯路,找到正确的出路;读书,让你在茫茫人海中,发现志趣相投的同类,奏响灵魂的交响曲;读书,让你打开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不读书,你只能体验一种活法;而读书,你可以领悟多彩的人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眼睛酸望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穿越。你的气质,藏在你读过的书里;你的生活,也因读书而点亮。

       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苦难依然是人生的底色,生活难免也会蒙上阴霾,也许是从天而降的灾难,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病痛,也许是出其不意的失业。苦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丧失了生存的斗志,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而读书,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为迷途的人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杨绛先生说:“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读书,可以安放焦虑不安的情绪,抚平千疮百孔的伤痛,燃起奋战到底的斗志。读书,就是苦难中的一叶扁舟,助你做自己的摆渡人。愿你插上书籍的翅膀,自由翱翔,飞向星辰大海,奔赴日月山河!




END


图片


摄像:刘士通

编辑:王项羽

文稿:张慧慧

一审:王项羽

二审:许廷祥

三审:胡耀文